← 返回首页

思语伙伴(Echo)- 团队项目文档

项目带头人:蔡智敏 团队成员:蔡智敏、费俊杰、王亚男、姜绍彬、林伟权 文档版本:v1.0-Alpha 更新日期:2025-11-03


1. 项目的需求分析和商业前景

1.a NABCD模型

N - Need(需求)

核心痛点: - 写作缺乏即时反馈(传统日记是单向记录) - 思绪混乱难以理清(信息过载) - AI助手"一次性轰炸"(打断思路) - 需要多视角理解(而非单一观点)

目标人群:年轻人、职场人士、创业者、创作者

A - Approach(做法)

四大核心功能

1. Writing(智能写作) - 私密空间:无评判的自由书写环境 - 实时评论:写作过程中,AI自动提供多视角反馈 - 12种声音:Logic(逻辑)、Empathy(共情)、Drama(戏剧)等不同人格 - 渐进式显示:评论随写作流程自然出现,不会打断思路 - 情绪上下文:选择当前状态(焦虑/平静/兴奋),AI调整语气

2. Timeline(时间线回顾) - 每日图片:基于当天笔记,AI生成意象图片 - 日历视图:查看历史日期的图片缩略图 - 星标评论:点击日期,回顾收藏的重要评论 - 成长轨迹:通过图片和评论,看见思考的演变

3. Analyze(深度分析) - Echoes(回响):识别反复出现的主题 - Traits(特质):分析性格特点 - Patterns(模式):发现行为模式 - 长期报告:生成阶段性成长总结

4. Agent Customization(智能体定制) - 声音编辑:增删AI声音、修改人格、调整样式 - @对话:输入@选择声音,展开深度对话 - 名人匹配(Beta):AI搜索相似经历的名人故事 - 个性化:根据偏好调整评论风格

B - Benefit(优势)

vs Day One:写作过程中实时评论(而非事后回顾) vs ChatGPT:多声音+渐进式+长期记忆(而非单一AI+一次性+无记忆)

核心价值:让思考真实发生,在写作过程中。

C - Competition(竞争)

直接竞品:AI+日记类产品(早期阶段,多为事后分析) 竞争窗口:渐进式评论机制尚无竞品

D - Delivery(推广)

商业模式:Freemium(免费基础 + 付费高级) 冷启动:种子用户招募(知乎、豆瓣)+ 内容营销


1.b 新闻稿和FAQ

新闻稿(精简版)

思语伙伴是一个AI驱动的写作伙伴,在写作过程中提供多视角实时评论。核心创新:渐进式评论(写作过程中自然出现,不打断思路)+ 多声音系统(12种AI人格,多视角反馈)。

活跃用户预计(Alpha后3个月):10-20位用户,7天留存率>50%,至少5位愿付费。

FAQ(精简版)

Q1: 与ChatGPT区别? A: 写作过程中自动触发(而非主动提问),12种声音(而非单一AI),记住情绪状态/被拒短语(而非无记忆)。

Q2: 能量机制如何工作? A: 每个标点符号触发后端分析,累积50分(约2-3句话)显示1条评论。

Q3: 定价? A: Freemium模型,Alpha完全免费。


1.c 典型用户

小张,28岁,产品经理。痛点:表达压抑、思绪混乱、反馈缺失。需要:私密空间、多视角反馈、具体行动建议。


1.d 典型场景

场景:小张晚上9点写工作反思

  1. 选择情绪状态"焦虑"
  2. 写:"今天项目会议后,我对产品方向迷茫,团队意见分歧..."(84分)
  3. 触发A:后端返回评论进Waitlist
  4. 触发B:84≥50,显示Logic评论:"分歧不是问题,关键是决策依据"
  5. 继续写 → 触发Half Light评论:"恐惧在提醒你需要更多信息"
  6. 输入@Logic展开对话,获得3步骤行动建议
  7. 生成每日图片(意象化当天思绪)

价值:从"思绪混乱"到"理清逻辑",从"焦虑"到"具体行动"。

实际界面示例

思语伙伴写作界面

写作过程中,AI以不同人格(holder、unpacker、absurdist、starter)实时提供多视角评论


1.e 发现需求的方法

  1. Dogfooding:团队每天使用,发现中文逗号触发过快→权重=0
  2. 深入面谈:10位用户,80%提到"写日记没反馈"
  3. 用户调查:67份问卷,73%每周写作<1次(拖延)
  4. 可用性研究:5位用户测试原型,发现评论位置不合理→改底部弹窗
  5. 竞品分析:所有竞品都是"事后分析",无"过程中评论"

2. 项目的团队、估计和设计

2.a 团队角色与模型

团队模型:功能团队模式 + 敏捷SCRUM(2周/Sprint,每日站会)

角色分配

成员 角色 核心职责
蔡智敏 产品负责人 + SCRUM Master 产品愿景、优先级、原型设计、组织会议
费俊杰 后端工程师 FastAPI服务器、SQLite、LLM分析、图片生成
王亚男 运营/市场 NABCD文档、新闻稿、用户访谈、测试验收
姜绍彬 移动端 + 心理学顾问 响应式布局、写作引导机制设计(心理学)、情绪干预
林伟权 智能体工程师 名人相似经历匹配智能体、资料搜索智能体

AI助手:Claude Code、GitHub Copilot(约30%代码AI生成,经人工审核)


2.b Alpha功能范围

✅ 完全实现

⚠️ 最小可用

❌ Alpha不支持


3. 功能的详情和工作的估计

3.a 功能分类

功能 必要/辅助 核心/外围 卫生/惊喜
实时评论 必要 核心(杀手) 惊喜
多声音系统 必要 核心(杀手) 惊喜
@Agent对话 必要 核心 -
情绪状态 辅助 核心 -
Timeline回顾 辅助 核心 -
深度分析报告 辅助 核心 -
用户认证 辅助 外围 卫生

3.b WBS示例(能量机制)

能量积累+评论显示 (80h)
├── EditorEngine核心 (20h)
├── 权重计算函数 (12h)
├── 双触发机制 (16h)
├── 后端LLM分析 (16h)
├── 重叠检测 (12h)
└── 前端UI集成 (4h)

估计方法:三点估计法(PERT) + Planning Poker

Alpha总工时:350小时(5人×14天×5h/天) 分配:核心250h (71%)、辅助70h (20%)、测试30h (9%)

3.c NPS收集

方法1:软件内弹窗(使用7天后) 方法2:事后深度访谈(Alpha结束后)

目标:Alpha后1月NPS>0,Beta后NPS>30


4. 项目的具体开发和推进

4.a 代码质量保证

Git Flowmain(生产)← develop(开发)← feature/功能名 代码规范:ESLint+Prettier(前端)、Black+Flake8(后端) Code Review:至少1人审核,CodeRabbit辅助

4.b AI工具使用

工具:Claude Code(主力)、GitHub Copilot、ChatGPT

TDD流程

1. 写测试(红灯)
2. AI生成代码
3. 运行测试(绿灯?)→ 是→重构,否→修改

所有AI代码必须通过测试,覆盖率>80%。

4.c Daily SCRUM

节奏:2周/Sprint,每天10:00站会(15分钟)

格式(每人回答): 1. 昨天做了什么? 2. 今天计划做什么? 3. 遇到什么阻碍?

记录:团队博客 https://blog.ink-and-memory.com/daily-scrum


5. 个人贡献与团队关系

5.a 贡献分计算

公式

贡献分 = 基础分(50%) + 质量分(30%) + 协作分(20%)

透明度:每Sprint公开贡献分,可提出异议。

5.b 离队决定

方法:综合评分 + 自愿优先

  1. 自愿离队优先
  2. 无人自愿 → 贡献分最低者(关键模块负责人除外)
  3. 投票机制(如有争议,≥3票)
  4. 带头人决定(最后手段)

离队权益:贡献分记录、继续使用产品、代码署名权


6. 项目总结

6.a Pre-mortem(预先失败分析)

假设8周后失败,原因

原因 概率 如何避免
Feature Creep 40% 每周Review,删除低价值功能
LLM成本失控 25% 用户调用上限、切换便宜模型
用户留存低 20% 深度访谈、A/B测试、快速迭代
技术债堆积 10% 每Sprint 20%时间重构
团队沟通失效 5% 每日站会、OpenAPI规范

成功指标(Alpha后3月): - ✅ 20位活跃用户 - ✅ 7天留存>50% - ✅ 5位愿付费 - ✅ NPS>0

止损线: - 🔴 留存<30% → 重审方向 - 🔴 成本>$500/月 → 优化或停止


附录

术语表: - 能量积累:写作量化为"能量值",达阈值触发评论 - Waitlist:评论等待栈(LIFO) - 重叠检测:防止高亮短语重叠

参考资料: - 邹欣《构建之法》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xinz/ - NABCD模型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xinz/archive/2010/12/01/1893323.html

联系方式: 产品地址:https://lexicalmathical.com/ink-and-memory/


文档结束 下次更新:Alpha结束后(2025-02-28前),增加Post-mortem